中国人物网讯:2025年10月,广东开平籍诗人甄池安诗集《岁月百味》出版面世。诗集由香港诗人联盟出版社出版,这是诗人甄池安继写作出版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岁月百味》之后,再度写作出版同名诗集。

图为甄池安诗集《岁月百味》封面
《岁月百味》反映改革开放精彩历程
诗集《岁月百味》由《中国诗人》和《深圳诗歌》执行主编李犁作序。全书分为“言情篇”“红歌篇”“红墙篇”“短诗篇”和“文集”等五卷。该诗集以质朴笔触印刻人生创业与生活的艰辛历程:有记录早期打工、创业点滴的奋斗篇章,有写给父母、爱人和孩子的浓情亲情篇,有寄情公司、家乡、师长与友人的乡愁絮语,更有歌颂祖国与香港的家国情怀。所有作品语言平实、意象鲜明、深入浅出,字里行间饱含化不开的深情,读来令人感怀,动容处更催人热泪。诗人甄池安表示,诗集《岁月百味》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最早的诗歌作品始于1977年,是自己对改革开放历程的冷静观察,也是自己青年、中年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人生、时代与文化的独特思考。该诗集更具两大突出特色:一是诗影声融合。部分诗歌与红歌篇目附有“诗电影+歌唱视听”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让诗、影、声从纸面跃然眼前,沉浸式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二是AI诗评助读。《短诗篇》特邀AI诗评搭配,以精准解析助力读者快速把握诗歌精髓。诗集《岁月百味》的出版者香港诗人联盟是2013年6月在香港政府正式注册的诗歌社团组织。该联盟以推广诗歌艺术、促进诗歌创作与交流为宗旨,汇聚了本港及海内外的诗歌精英会员,是一家具有正能量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诗歌社团。其会刊《香港诗人》于2013年创刊。香港诗人联盟现任社长兼总编辑为恒虹(吴永彤),联盟成员涵盖诗人、作家、学者等各界人士,通过举办诗歌活动、出版诗集等方式,推动诗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诗评家点赞:《岁月百味》意义深远
著名诗人、评论家李犁在诗集《岁月百味》序言中高度评价了《岁月百味》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他指出,诗人甄池安的诗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代的创新,其作品中的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能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香港诗人联盟主席、《香港诗人》总编辑恒虹在编后记中则简要介绍了诗集的编纂过程,并强调了这部作品在香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佩兰在评论文章中高度评价甄池安的新诗集《岁月百味》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长卷,将个人命运的起伏与时代变迁的轨迹交织在一起。这部结构宏大的诗集,以五卷本的规模,构建了一个从私人情感到家国叙事的完整诗歌世界。透过对诗作的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甄池安的诗歌创作实质上是试图在个人记忆与时代洪流之间筑起一座诗意的桥梁。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国际舞台的企业家,甄池安的诗歌创作与其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诗学特质与审美追求。张佩兰在评论文章中进一步指出:《岁月百味》是一部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诗歌力作,甄池安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一段段个人记忆转化为诗意的存在,在个体与历史、私密与公共、传统与现代之间,筑起了一座诗意的桥梁。当代生活还需要诗歌?企业家的身份与诗人身份可有冲突?张佩兰肯定地表示:这部诗集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记录,更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灵史的一个鲜活切片,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清晰。作为企业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甄池安的成功实践也提示我们:诗歌并非专业作家的专利,只要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语言的敏感,每个人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岁月百味》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在商业社会的喧嚣中保持诗意的栖居,在功利计算焦躁不安的时代守护精神的家园。

甄池安先生在中山市开平商会成立庆典上的致辞

图为甄池安作品同名姊妹篇:长篇传记《岁月百味》与诗集《岁月百味》
甄池安:商海文坛逐浪儿
诗人甄池安,1959年出生于广东开平,现居香港。获北佛吉尼亚大学MBA硕士学位,作为碩泉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与原董事长,在行业内成就斐然。目前,他担任中国市场政协会景观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副会长,同时还是中国园林学会会员。此外,他曾荣任中山市风景园林协会第四届会长,更被授予中山市“十大工匠”称号,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园林景观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甄池安在文艺创作领域同样成绩卓著。他身兼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理事、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2022年12月,自著传记《岁月百味》由中国艺术家出版社出版,生动展现了个人独特的人生历程与精神世界。他的创业故事还入选全国大学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实贵借鉴。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屡获殊荣,2023年,其作品在“石歧舟颂”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中斩获现代诗类优秀奖;2024年,又荣获香港诗人联盟年度优秀诗人奖,同年更荣获中国十佳华语诗电影奖,以充满灵性的文字,在诗坛绽放光彩。(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